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、研究員王曉芳在甘肅日報(理論版)發表:【全面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】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
【全面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】
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
王曉芳
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、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。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,全面樹牢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,全面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,全面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,全面構建綠色消費體系,推進美麗中國建設。
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:“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。尊重自然、順應自然、保護自然,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,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?!边~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,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,實施全面節約戰略,發展綠色低碳產業,倡導綠色消費,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,最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。
全面樹牢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。要把良好的生態環境當成“生命線”來守護,把改善生態環境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工程來推進。要堅持保護優先、綠色轉型的發展方式,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,著力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和穩定性。要以“四水四定”為主線,統籌謀劃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轉型發展,全面推廣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。要建立健全責任追究、資金投入、環境評價、生態補償等機制,通過制度的引導和約束,推動生態保護、環境治理成為領導干部的自覺擔當,成為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。
全面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。主動對產業結構實施戰略性調整,構建綠色產業體系,提高全要素生產率。加快工業綠色轉型發展,深入推進節能降碳,提高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;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,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;圍繞新一代戰略性新興產業,打造低碳轉型效果明顯的先進制造業集群;激發企業低碳轉型內生動力,建立健全碳交易市場。加快農業綠色轉型發展,加強農業資源保護利用,打造綠色低碳農業產業鏈,形成機械技術和生物技術相結合,有機農業技術和無機農業技術結合的農業系統,實現長遠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;發展集農業生產、農產品加工與休閑觀光、農耕體驗、文化傳承等深度融合,生產、生活、生態功能于一體的體驗型農業產業新業態,通過延長或完善食物鏈,增加營養級,提高能量和物質循環規律轉化效率;打造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、從初級產品到終端消費無縫對接的終端型業態,實現生態環境友好、農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、農民增收致富三者有機統一。
全面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。綠色技術包括污染控制和預防技術、源頭削減技術、廢物最少化技術、循環再生技術、生態工藝、綠色產品、凈化技術等,涉及設計、制造、消費和回收利用等各環節,是一種與生態環境系統相協調的新型的現代技術系統。實踐表明,加快推動綠色技術自主創新,能以更快速度、更低成本推動我國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。要加快推進綠色技術創新,通過改變生產工藝、降低治理成本、提高管理效率等方式,降低生產和消費對環境的影響,節約生產資源,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。要加快推進綠色生產管理創新,制定綠色企業管理機制,采用先進生產方式,建立綠色營銷機制和綠色網絡化供應鏈。要加快建立健全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外部激勵機制,充分發揮政策法規的客觀調節作用。要進一步激發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內部動力,加快綠色技術創新能力建設,加大技術創新投入,形成政府資本、金融資本、民間資本、外來資本共同支撐技術創新的新機制。
全面構建綠色消費體系。要讓綠色低碳產品逐步成為市場主流產品,擴大綠色市場規模。培育綠色低碳消費群體,提高綠色低碳產品市場占有率,推行綠色消費方式,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消費體系。培育公眾低碳化的價值取向和消費偏好,讓綠色消費方式逐步成為公眾的自覺選擇,更低的能耗和碳排放水平實現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。發揮綠色金融、綠色稅收等政策工具和低碳交通、低碳建筑等產品供給對零碳、低碳、負碳產品的消費引導作用。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,將經濟效率、社會價值和環境可持續性進行有效整合,構建在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方面的制度優勢、成本優勢、技術優勢、產業優勢,早日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。
賬號+密碼登錄
手機+密碼登錄
還沒有賬號?
立即注冊